有关政策的解读
软件、数据、算法等虚拟资源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工具和要素,来自开源社区的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。
开源社区对社会进化、组织变革和个人生活的影响由潜在的、间接的变成显化的和直接的。开源的范围也由系统软件,增加到应用软件、数据、算法、模型、乃至硬件。未来,将会有更多的人类智能服务,如以往封闭的、众包的、众筹的,以开源的方式形成社会大生产。在此背景和趋势下,开源文化、价值观、开源工作方式、开源组织运营,在智能时代拥有哪些新内容,具有哪些新的特征?会给开源运动带来哪些挑战和机会?
开源社区的各种生态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入开源社区的运营,这也是运营者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。
下面我将结合这个政策说一下我的看法:
这个政策有关的内容原文:
(十一)促进开源生态繁荣。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建设,促进模型、工具、数据集等汇聚开放,培育优质开源项目。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,鼓励高校将开源贡献纳入学生学分认证和教师成果认定。支持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等探索普惠高效的开源应用新模式。加快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开源技术体系和社区生态,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项目和开发工具等。
首先我们要知道,这项政策主要是关于什么的?
这项政策的核心是大力支持和推动人工智能(AI)领域的“开源”生态发展。简单来说,就是鼓励大家把AI技术、代码、数据等拿出来共享和协作,共同加速AI的创新和应用,让整个AI行业能更健康、更繁荣地成长。
接着,具体会做哪些事情来支持开源呢?
政策提到了几个非常具体的方向:
建社区,促共享:支持建设AI开源社区,就像打造一个个开放的开源社区,鼓励企业、开发者们把自己的AI模型、开发工具、数据集等放进去,让大家都能免费使用、学习和改进。
给荣誉,激动力:会建立一套评价和奖励机制。特别重要的是,鼓励高校将学生和教师对开源项目的贡献,纳入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的认定。这意味着学生参与开源项目可能算学分,老师的工作也能得到认可,从制度上激励大家参与。这个事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区激励。或者说给你社区头衔去认可你的能力。
探模式,促应用:支持企业、高校、科研机构等一起探索如何高效地使用和回馈开源技术,找到既能创造价值又能回馈社区的新模式。
走出去,扩影响:目标是加快构建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技术体系和社区,鼓励诞生更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开源项目和开发工具,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。
继续,这项政策对我们基金会和开源社区意味着什么?
这对基金会和开源社区是极大的利好和重要的机遇:
获得官方认可与支持:这意味着你们所做的工作——建设社区、维护项目、促进协作——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,未来有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。
吸引更多人才:特别是“高校将开源贡献纳入学分”这一点,将为社区吸引大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学生开发者,为社区注入新鲜血液,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问题。目前要知道一个很核心的问题,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育是跟不上业界的发展需要的,结果导致了大量的失业。要知道,现在在AI这个领域包括很多的开发岗位都是很稀缺人才的,算法也是。缺的人才高校提供不了。
扩大国际影响力:政策鼓励“面向全球”,与基金会推动开源国际化、吸引全球贡献者的目标高度一致,为你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强大的背书和动力。
最后,我相信很多学生朋友觉得自己可能不是名校毕业,然后想问普通人或开发者能从这项政策中受益吗?
当然可以!
对于学生开发者:你参与开源项目不再只是“为爱发电”,它可能变成你简历上的亮点,甚至成为你学业的一部分。
对于广大开发者和研究者:你将能更容易地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开源模型、工具和数据,降低学习和研发成本,加速自己的项目进展。
对于企业:可以更便捷地利用开源技术进行创新,同时政策也鼓励企业探索新的开源商业模式。
总结一下:
这项政策可以看作是一份 “开源动员令” 。它从建设平台、创新机制、激励人才、走向世界等多个维度,为人工智能开源生态的繁荣铺路搭桥。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基金会来说,这是一个携手各界,共同推动中国开源事业走向世界的黄金时代。
开源这个是大方向,然而开源这条路一直需要我们探索,比如几个典型的方向,比如开发语言的探索,开发组件开源协作,以及OSPO的职责,怎么设立OSPO等等,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点。
补充一点,基于相关重要决策内容,国家会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考虑AI相关基础支持:
1.算力
2.数据
3.应用
4.模型算法
5.人才
6.开放的生态系统
7.安全保障
8.法律法规和伦理
阅读这份文件,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:
从天工开物开源基金会的视角出发,我们有以下判断: